东润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孔东梅:要让乡村孩子和教师找到自信

 时间:2022-03-09 16:57:39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

“孔妈妈”“东梅阿姨”这是很多乡村孩子对孔东梅的称呼。作为东润公益基金会的理事长,孔东梅长期深耕乡村教育,她知道,这些称呼里满是爱与信任。

东润公益基金会开展项目的乡村大多比较偏远,每一次进村都不容易,有时突遇沙尘暴,有时走进盐碱地,有时是盘旋的山路,但孔东梅一直坚持去。

对孔东梅来说,最大的快乐就是看到乡村孩子的成长。她一次次地走进贫困学生的家庭,为孩子们点燃生日蜡烛,颁发奖学金,带着他们走上舞台……

在长期的教育扶贫调研及实践中,孔东梅发现,相对于物质帮扶,精神上的激励更重要。她认为,振兴乡村教育,一定要让乡村孩子和教师找到自信。

给乡村孩子绽放自己的机会

“祝你生日快乐……”18根蜡烛点上,这是新疆男孩木拉提·要力达西的生日,孔冬梅的到来让他无比开心。他是家里的大孩子,母亲很早就去世了,父亲一个人拉扯着他和弟弟妹妹长大,很辛苦。木拉提·要力达西学习特别努力,成绩优秀,获得了东润启航奖学金。

每次奖学金颁发仪式,孔东梅都会到现场,鼓励孩子们继续努力学习。“每个获得我们奖学金的孩子都特别自豪。”孔东梅说,相比接受捐助,贫困学生拿到奖学金后不会有任何心理负担,而是觉得自己很优秀。

“我们尽可能地帮助品学兼优的孩子,也鼓励其他孩子不断进步。” 孔东梅经常去贫困学生的家里看望,了解他们的难处,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拿到东润启航奖学金的学生中已经有不少人考上了大学,“我们希望乡村的孩子能有更多的机会和平台,脱颖而出。”孔东梅说。

在新疆、云南等地调研时,孔东梅发现当地很多孩子有艺术天赋,能歌善舞,但没有得到系统培养。长期以来,音乐、美术等教育在乡村是短板,专业教师及美育资源极度缺乏。

“不是所有孩子都能考上大学,考不上怎么办?艺术可以让每个孩子更好地成长。”孔东梅说。东润公益基金会携手小提琴艺术家吕思清创办了“东润星尘·困境学生艺术扶持体系”,这是面向全国欠发达地区青少年开展的社会音乐教育项目。项目还打造了东润星尘艺术团,多次组织乡村孩子到北京等地演出。

“艺术是穿越时空的。”看着那些乡村孩子在舞台上散发魅力,在生活中也越来越自信,自爱自尊,孔东梅深深地感受到艺术的力量。“艺术能抚慰心灵,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能领悟美和艺术,今后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和挫折,他们都能以豁达包容的心胸去面对。”

关注乡村教师

在帮助乡村孩子的过程中,孔东梅发现,乡村教师也同样需要关注。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地区,学校缺的往往不是硬件设备,而是优秀教师。

由于薪资待遇不足、环境艰苦等原因,很多乡村学校留不住教师。而乡村教师也普遍缺乏自信,认为在山沟里没有发展前景。

了解到这些问题后,东润公益基金会设立了“东润益师”项目,奖励长期坚守、扎根在教学一线优秀教师,让在艰苦环境中仍坚守初心的老师们收获职业荣誉感,得享社会的敬意。

“奖金固然很重要,但让乡村教师感受他们被认可更重要。”孔东梅说,每次颁奖的时候,这些教师都会从牧区、偏远的地方风尘仆仆地赶过来,脸上都是自豪的笑容。他们很珍视这种荣誉,这会成为他们留下来继续做一个优秀的乡村教师的重要动力。

“资助一个学生可以改变一个学生的未来,支持一个老师可以改变一群学生的未来。”孔东梅说,“希望有更多爱心人士和资源能够加入进来,一起助推乡村教师队伍壮大。”

此外,孔东梅希望能搭建一些平台,让乡村教师与城市教师能有更多交流,并且能更容易地获取教学资源,不断提升教学能力,更好地为乡村教育服务。这样,他们会更有底气,即便身在乡村,教学也毫不逊色。

为乡村教育引入更多资源

近年来,公益机构为乡村孩子捐款捐物,但也有一些尴尬。比如,捐的图书学生看不懂、不爱看;捐了电脑用不上,堆在学校杂物间。

社会组织到底应该怎样助力乡村教育振兴?孔东梅认为,首先要了解真实需求。“慈善组织在乡村教育振兴方面,要想落到实处,就应该走进乡村一线。要想真正理解和帮助一个孩子,还是要走进他们的家庭中去,这样会感知到很多站在远处或高处无法感知的东西。”

在她看来,只有在对当地环境、人文和发展现状等综合情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再去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和所求,才能给予他们真正需要的东西。“从乡村教育入手,助力下一代的成长至关重要,这要求我们在具体工作中务求细致,做公益绝不是简简单单地走个过场就完了,这中间有太多需要我们踏踏实实俯下身子去做的事情。”

孔东梅认为,在乡村教育中,学科类课程由学校提供,社会组织应该给孩子们更多素养类的教育,如艺术、文化素养等,这样能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

(□ 《民生周刊》记者 罗燕)

编辑:闫玉茹 审编:admin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