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儿促会:春节民俗故事(除夕)

 时间:2022-01-31 12:35:24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它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热闹喜庆的气氛洋溢,形式丰富多彩,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是中华民族的生活文化精粹的集中展示。

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今天是腊月二十九,也是除夕,在严格遵守疫情防控的要求下,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青少年人才委员会优秀人才代表、中华民俗文化推广小使者黄菲絮(北京)、马玉秋(天津)采用线上形式为大家讲述春节民俗故事。

彬彬有礼---黄菲絮(北京)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小女子今年一十有三,姓黄名菲絮,字如意,号絮哥。

百家笑谈,谈笑古今。今天我们不讲别滴,来讲一讲春节习俗小礼仪。

春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当这个时候,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家家户户都贴上红彤彤的春联,祈盼来年的生活红红火火,风调雨顺。大家见面都会说一句“过年好”,其实在古代人们见面除了问好,遇到长辈还要行拱手礼或是抱拳礼,就像这样(做动作)当然还有要磕头的,那头磕的越响,压岁钱拿的就不会少。

说起压岁钱了,那可是我最想得到的。压岁钱最早出现于唐代宫廷,慢慢的就流传到民间,久而久之就延续下来,成为春节期间孩子们最盼望的。长辈给晚辈压岁钱寓意“长命百岁,吉祥如意”。敲黑板听重点啦,现在压岁钱都会装在红包里给我们,当长辈给红包时,我们要双手接,然后礼貌的说(唱:恭喜你发财,恭喜太精彩……)这是玩笑了,我们接到红包热情的说谢谢就好。切记切记切记,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不能当着长辈的面打开红包,这样是不礼貌的。

春节礼仪千千万,小女子今天就先说到这,更多精彩小常识且听我下回分解,告辞。

吃饺子的故事---马玉秋(天津)

从前有一个皇帝,整天不理朝政,只顾寻欢作乐,朝里奸臣得宠,忠良受害,闹得国家贫穷交加,百姓怨声载道。有一天,人称“潘素水”的奸臣潘奇叩见皇上,言明他有个好主意,能使皇上长生不老。皇上听后,满心喜欢。忙问:“潘爱卿,有何妙法,快讲与朕听!”潘奇奏道:“人若能吃百样饭,就可增寿延年成神仙,皇上可下令在各地招选名厨师,让他一日三餐做新样,吃到百种饭,不就如愿以偿了吗?”皇上听后连连点头,即出告示,举国招选。

不几日,全国各地好多有名厨师陆续被送到京里,经过殿试,手艺高的厨师苏巧生被选上了。从此,苏巧生凭着自己高超的技艺为皇上做了九十九个花样的饭菜,皇上十分满意。这一夜,苏巧生很高兴。心想:“明天早上再做一样饭就可以离开这个可恨的昏君,回家与亲人团聚了。”但到了做饭的时候,竟不知该咋做最后一顿饭了。他想到自杀逃跑,还想到毒死这个吃喝人民血肉的昏君。正在悲伤的时候,他突然看到菜案上有些剩下的羊肉和菜,便拿起刀把羊肉和菜一起剁碎,胡乱搁上调料,用白面皮包了许多小角角,然后放在开水锅里煮熟,当做最后一样饭给皇端去。苏巧生正木呆呆地坐着等死,谁知皇上吃了这餐饭后,竟穿着睡衣跑进厨房说:“今日这顿饭最香,这叫什么名字?”苏巧生听罢,随后抬头看见这种扁扁的东西,信口答道:“这是民间上等品----饺子。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皇上一听,龙颜大喜,就赏赐了苏巧生大量的金银财宝。皇上又留苏巧生继续给他做饭,巧生对这个贪得无厌的昏君气愤极了,第二天便偷偷地溜走了。苏巧生把皇帝赏赐的金银财宝分给了哪些贫穷的人,并让他们买些肉菜过年。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厨师,就学着包饺子吃。这样,一代一代,一直流传到了今天。

饺子现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节日食i品,究其原因: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

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金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饺子这一节日佳肴在给人们带来年节欢乐的同时,已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故事讲完啦!我相信大家和我一下,也感受到了中国民俗的小趣闻。感谢大家的聆听~

编辑:张生 审编:钟明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