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它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热闹喜庆的气氛洋溢,形式丰富多彩,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是中华民族的生活文化精粹的集中展示。
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今天是腊月二十五,在严格遵守疫情防控的要求下,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青少年人才委员会优秀人才代表、中华民俗文化推广小使者陈梓菡(北京)、徐睿希(天津)采用线上形式为大家讲述春节民俗故事。
祭灶糖---陈梓菡(北京)
知道了灶王爷的传说,我们来看一看如何祭祀灶王吧。从前祭灶节这天,各家各户举行热热闹闹的欢送仪式,恭送灶王爷上天。不过啊,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同样是祭灶节,全国各个地区都有不同的讲究。
由于一般每家在灶台附近贴有灶神画像,有时还有灶王奶奶画像陪伴,经过一年烟熏火燎,画像已旧,面目黢黑。要把旧像揭下,用稻草为灶神扎一草马,为了让他“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还要贿赂他,用一块黏稠的糖瓜或者是糕粘在他嘴上,以使其“嘴甜”只能说好事,然后和草马一起烧掉。这个过程被称为送灶或辞灶。新年后再买一幅新画像,将灶神请回贴上。
用糖糊或麦糖饴制成的麻糖——“祭灶糖”,“灶神晦日归天白人罪,于祀时以糖饼粘神口使勿言”。
“祭灶糖”是取其又甜又粘的特点,用来糊住他的嘴。当他尝到麻糖的甜味时,就要多说点好话,如果他想打小报告说坏话时,就让糖的粘粘住他的嘴,让他想说也张不开口。为了方便灶王爷上天,人们还用稻草或者竹篾为灶王爷扎一匹马,祭灶时除了上香、送酒,特别要为灶王爷坐骑撒马料,要从灶台前一直撒到厨房门外。这些仪程完了以后,就要将灶王爷神像拿下来烧掉,和草马一起烧掉,这个过程被称为辞灶。旧的灶王爷像拿下来了,有的人家当时就把新灶王爷像贴上,有的人家等到除夕再贴,所以对联又有“二十三日上天去,正月初一下界来”的词句。
古时候祭灶,虽然有传统色彩,但是,也是人们对来年新生活的期望,人寿年丰,是古往今来一代代人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小王子》里有句话:“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贴对联的故事---徐睿希(天津)
那是很早很早以前的事情。那时候,在风景秀丽的度朔山上,有好大好大的一片桃林。在桃林中,有一棵最大最大的桃树,大桃树下有两间青石屋,石屋内住着兄弟俩,哥哥叫神荼,弟弟叫郁垒。兄弟俩的力气大着呢,雄狮见他们低头,,恶豹见他们瘫倒,老虎为他们守林。
这是一片野桃林,兄弟俩就生在这里。父母早就死去了,弟兄俩相依为命,吃着野桃长大,为此对这桃林可亲啦。天旱了,他们挑来山泉水;生虫了,他们一个一个细心捉;培土整枝,辛勤劳作。功夫不负有心人,那野桃林结的桃子,吃起来又香又甜,特别是林子中间那棵大桃树,结的果更是格外大,格外甜。人们传说这大桃树上结的桃儿是仙桃,吃了这仙桃能延年益寿,成仙成神。
度朔山附近有个野王,野王仗着自己力大人多,占了这一方为王。这野王心比蛇蝎毒,手比虎狼狠,常常吃人心,喝人血,可把这一方百姓害苦了。野王听说度朔山上有仙桃,吃了仙桃能成仙,他的口水流了三尺长,立时派人上了度朔山。来人到了桃林边,喝令神荼兄弟俩献仙桃,兄弟俩冷冷一笑说:“这桃只送穷人不贡王。”说完就把来人撵下了山。
野王听了手下人诉说,只气得七窍生烟,立时带了三百人马上了度朔山。神荼兄弟也带着守林虎迎出桃林,两方相遇,一场恶战,把野王打得七零八落,狼狈逃窜。
野王逃回后,,想仙桃想得茶饭不香,思报仇昼夜难眠。他想啊想啊,想得头上脱了三层皮,脑门上添了三道沟,终于想出了个坏主意。
一个风大天黑的夜里,神荼兄弟在石屋里睡得正香,忽听外边有动静,忙起身开门,向外看去,只见几十个鬼怪,一个个青面獠牙、红发绿眼,奇形怪状,嗷嗷乱叫,向石屋扑来。兄弟俩面对恶鬼,一点也不害怕。神荼随手提了根桃枝迎上去,郁垒抓了捆苇绳跟在后边。神荼在前边抓,郁垒在后边捆,不多一会儿,几十个鬼怪全被捆了起来,一个个都喂了老虎。原来,这些鬼怪都是野王子和他手下人装扮的,本想把神荼兄弟俩吓跑,谁知毒计不成却丧了命。
第二天,这件事一下子传开了,人们感谢神荼兄弟俩为民除害,兄弟俩的名声越传越远。后来,兄弟俩去世了,人们传说他们成仙上了天庭,老天爷命他们二人专管惩治恶鬼,碰上恶鬼就用苇绳捆起喂虎。人们还传说,因桃林是神荼兄弟俩种的,所以也能驱鬼避邪。从那以后,逢年过节,人们纷纷削制两片桃木板,上面写上神荼、郁垒的名字,挂在门的两边,以示驱灾避邪、保家平安之意。这就是我国最初的春联,也叫做“桃符”。
时间过了一年又一年,年年人们都挂“桃符”。一直到了五代的时候,后蜀的国君叫孟昶,在“桃符”上题了两句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挂在门的两边。这是我国第一副联语对联。
后来,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建都时曾下令,除夕之日,各个公卿家,门上都要加贴春联一幅。这时的春联已经是写在红纸上了。起初,春联只限于官府门第,后来一般平民百姓家也都张贴起来了。从那以后,春节贴春联便成为我国人民的一种风俗,一直传到现在。
故事讲完啦!我相信大家和我一下,也感受到了中国民俗的小趣闻。感谢大家的聆听~
编辑:闫玉茹 审编:admin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