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一只东方白鹳在天津北大港湿地上空飞翔。 中新社记者 佟郁 摄
初冬至,又到候鸟迁徙期。寒风吹起北大港湿地的芦苇荡,候鸟或盘旋在天空,或歇息于水面,“叽叽喳喳”叫着,好一副热闹景象。
北大港湿地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是天津市面积最大的“湿地自然保护区”,也是亚洲东部候鸟南北迁徙中的重要一站。记者探访时观察到,东方白鹳、天鹅等纷纷前来“报到”,共同组成了寒冬中一幅怡然自得的“生态画”,天津野生动物的保护“密码”也由此解开。
11月23日,一群候鸟在天津北大港湿地上空飞翔。 中新社记者 佟郁 摄
稳定生态系统吸引候鸟越冬
2017年,天津市委、市政府印发《天津市湿地自然保护区规划(2017—2025年)》,并批复了北大港、七里海等四个湿地自然保护区专项规划,提出到2025年,按照国家级保护区标准建设、修复四个湿地自然保护区。
天津市规划资源局湿地处副处长郭秀民介绍,各属地区委、区政府坚持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方式对湿地保护区进行修复。北大港湿地保护区利用芦苇、盐地碱蓬等本土植物恢复湿地植被,结合生态补水,湿地水面由2017年的140平方公里增长到240平方公里。
目之所及,水面辽阔,芦苇繁茂。“北大港湿地是典型的以芦苇为主要优势种的湿地,植物和水域比较稳定,植物多样性较高,有利于水鸟活动。”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和生态学系主任、教授石福臣如是说。
“目前,北大港湿地观测到候鸟种类达281种,比2017年增加了32种。”该保护区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孙洪义介绍。据监测,今年秋季以来,北大港湿地过境候鸟数量达40万只,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东方白鹳60多只,国家二级保护鸟类小天鹅、白琵鹭、震旦鸦雀等达上千只,白鹤、遗鸥、卷羽鹈鹕、黑翅鸢、白尾鹞等珍稀鸟类也纷纷“现身”。
11月23日,一群天鹅在天津北大港湿地水面滑行。 中新社记者 佟郁 摄
“871”工程谱和谐生态新篇章
北大港湿地不断得到修复,也是天津野生动物保护的缩影。近年来,天津大力推进“871”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围绕湿地升级保护、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及海岸线严格保护,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篇章。
“‘871’生态工程对野生动物栖息环境的改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野生动物栖息、繁衍提供了更加适宜的生存环境。”天津市规划资源局森林野保处副处长教效同说。
教效同表示,除湿地保护以外,天津736平方公里的绿色生态屏障沟通了北部七里海、大黄堡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南部北大港、团泊湿地自然保护区,将各相对孤立的栖息地连接起来,更有利于野生动物在其中迁移和扩散,起到了“生态廊道”的作用。
今年10月,127只被查扣的候鸟在津南区绿色生态屏障八里湾重归自然。据悉,选择在此地进行放飞,是由于绿屏密布的绿植、丰沛的水源为鸟类的栖息和繁殖提供了条件。
“绿色生态屏障围绕‘十大重点片区’建设,目前,重点区域生态修复效果良好,成规模的生态区域已有20多处,面积达到150多平方公里。”天津市绿色生态屏障建设现场指挥部办公室主任边伟光介绍。
边伟光说,绿色生态屏障的建设增加了生物多样性,陆地野生动物逐渐回归,经常出现的有10余种;野生鸟类逐年增多,常见的有40余种,野生鱼类品种、数量也呈现逐年增多之势。
此外,天津市153公里的海岸线,承载了大量的海洋性迁徙的候鸟。教效同表示,尤其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遗鸥,每年绝大部分都在天津渤海湾一带越冬。“从这些方面来讲,天津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与建设发展都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
保护野生动物全民在行动
保护候鸟,天津民间组织也在积极行动。站在北大港湿地辽阔的水域面前,听着鸟鸣阵阵,志愿者生态保护普法宣传队队长王静国露出了笑容。王静国告诉记者,护鸟团队2014年组建以来,已经协助相关部门捣毁多个大型野生鸟类育肥场,解救野生鸟上万只。
“目前,天津爱心联盟护鸟志愿者团队、滨海新区疆北湿地志愿者团队、静海区护鸟志愿者团队等民间组织每日巡查在护鸟第一线,为天津的野生动物保护竭尽己力。”王静国说。
近日,天津市规划资源局、滨海新区政府启动“野生动物宣传月”,该活动以“关爱野生动物,维护生物多样性,保障生态安全”为主题,将采取多种途径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教育活动。
宣传月启动仪式现场,滨海新区大港油田第四中学将学生们制作的保护野生动物主题的剪纸、版画作品带来了现场,吸引参观群众纷纷驻足、拍照。据悉,该校将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开辟为校外科普基地,多次组织学生去湿地实地调查鸟类及其他野生动物的种类、习性及生存情况。
该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学生们通过实地调查、网络学习、合作讨论,形成调查报告,宣讲呼吁保护湿地,爱护鸟类;以版画、剪纸等多种形式表达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天津市规划资源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天津已经形成由政府主导、部门监管、社会参与、公众自觉爱护保护野生动物的良好局面。
编辑:夏元庆 审编:chengfang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