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捐怎样避免 变“强捐”

 时间:2020-04-24 18:45:05来源:南方日报

人们常呼吁募捐要公开透明,近日,广东湛江某小学面向家长发起募捐防疫物资活动,却因为“过于透明”的形式,受到一些家长质疑。

学校为何要发起募捐?复课在即,学校确有必要提前备好防疫物资。虽然学生要自行佩戴口罩上学,但不能排除在校活动期间出现口罩遗失、污损等意外情况。《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全力防控疫情确保开学安全的通知》等文件,明确要求中小学幼儿园在开学前配备足量的体温计、消毒液、口罩等防护用品。因此,学校在经费有限的前提下,面向包括家长、校友、爱心人士等社会力量筹措防疫物资,应该理解和支持。

然而,对于募捐这样自带敏感属性的事情,学校理应在方式方法上多加斟酌。

不可否认,追求公开透明这个出发点是好的。可是,在微信群里以报数接龙的形式,把谁捐了什么、捐了多少,都实时呈现出来,未免会因为这种不必要的直观,给家长带来心理负担——不捐不好吧?捐少了是不是也不好看?老师会不满意吗?孩子和同学之间会不会互相攀比?这样一来,家长难免产生“被强捐”的感觉。

其实,捐赠什么、捐多捐少都是献爱心,而爱心无分轻重厚薄。如果家庭条件不好,更没必要打肿脸充胖子,把家中并不充裕的防疫物资也拿出来。学校不妨转变思路,请家长委员会在家长群里说明募捐活动情由,由家长代表负责统计班内的捐赠情况。捐献名单存证即可,不必主动公开,如果有人有疑问或异议,可以要求查阅。这样既能帮助校方减少并非故意施加给家长的“压迫感”,也将尽可能免去家长捐多捐少的纠结。

对于募捐活动而言,比起公开捐献者信息,更需要做到公开透明的是受赠一方。“宁可备而不用”这话不假,各种物资要备多少、用到哪里,最好同样让家长心中有数。开学在即,家校做好沟通,彼此尊重体谅,才更有利于开展复课工作。毕竟说到底,双方目的无二——保证学生平平安安上学,安安全全回家。

编辑:moyu 审编:admin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