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入选全国志愿服务模范城 9个广州人1个是义工

 时间:2016-10-27 20:55:11来源:广州日报

越秀区环卫工人应急救护技能培训。

干净整洁平安有序

文明广州上水平

2015年底,全国首批创建“志愿服务模范城”的8个试点城市出炉,广州位列其中。目前,广州市义工总人数占常住人口的比例达12%——即平均9个人里便有一个义工,志愿服务队伍的量和质均居全国前列。

文、图/广州日报记者何道岚 通讯员穗文明

数读广州志愿服务

规范化:注册志愿者总数约134万人

目前,广州的机关、城区、农村、校园、企业等各界共建志愿服务队伍16000多支,超过2000家社会组织参与志愿服务。全市注册志愿者总数约134万人,社区义工65万多人,义工人数占常住人口的比例达12%——即平均不到9个人里便有一个义工。

为打造专业化的志愿服务队伍,自2010年以来,广州依托志愿者学院、行业志愿者培训讲堂、基层志愿服务培训课堂等平台,举办各种专业志愿服务培训班56000多场次,培训志愿者超过100多万人次,主题涵盖扶贫济困、应急救助、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服务的程序方法。

“广州志愿服务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均居全国前列。”市文明办相关人士介绍。据悉,在2015年底公布的全国首批创建“志愿服务模范城”的8个试点城市中,广州荣居一席。

社区化:3年共60.1万人次服务社区

志愿服务站点只有“背靠社区,面向街头”,才能惠及大众。广州以150间志愿驿站、179个康园工疗站、168个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为基础,足迹踏遍居民院落、沿街铺面、企业厂区和商务楼宇。2013年以来,广州的义工们开展主题活动410次,60.1万人次进社区服务,贡献超过350万小时志愿时,受惠市民达380万人次。

“在方便居民群众的同时,又带动志愿服务成为大众生活的一部分。”广州市文明办向记者介绍。 依托社区志愿服务阵地,广州统筹社会力量,从群众日常需求入手,开展垃圾分类、家电维修、幼儿托管、老人陪伴等志愿服务活动。2014年至今,全市共开展社区主题志愿服务活动25000余场(次)。

残障人员、独居老人、贫困学子、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都需要社会关爱。广州为此提供“菜单式”志愿服务,“关爱空巢老人”、“春运直通车”等主题活动已累计使近200万人士得到帮助。

人物:“志愿达人”思考公益出路

虽非科班出身,却同时玩转三个公益团队。今年36岁的徐暐杰,参加志愿服务已17个年头,现身兼广青医疗志愿服务队总队长、越秀区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医师、众友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等角色。每个休息日,他几乎都奔走在公益服务的路上。凭借着出色的志愿服务,2014年,越秀区首次成立了以他为名的志愿服务工作室——徐暐杰志愿服务工作室。

1999年,刚上大一的徐暐杰便开始了志愿服务之路,“最早开始做志愿服务是在大学里,那时常常定期去探访一些孤寡老人,帮他们打扫卫生,陪他们聊天,毕业回到广州后,更倾向于用学到的医学知识去做更专业的公益服务。”2007年,他加入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医疗服务总队,并遇到了志同道合的妻子。

2008年汶川地震,徐暐杰成为首批赴四川抗震救灾医疗救护队的志愿者之一。作为副队长的他,灾后第3天便赶赴灾区,开展为期10天的救援工作。10天里,他与队员们冒着余震、坍塌、感染等危险,多次步行十多公里山路,救助了数以千计的灾民。

回首17年走过的路,徐暐杰坦言,他对公益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广州的志愿服务还停留在比较表层的阶段,现在正处于转型期。转型后,可能会有一批志愿团队被淘汰。”

结合以往的服务经验,徐暐杰说,志愿者其实并不在意身处哪个团队,更在意的是团体给志愿者带来的感觉,“很多志愿者有心做公益,但缺乏专业的技能,我相信专业社工与志愿者的结合,能把志愿服务做到更高的高度,也欢迎任何一个地区的志愿者加入我们。”

待解难题:

流失率超70%

比起发达国家,志愿服务在中国起步较晚,队伍不稳定、机制不完善、经费不充裕等典型问题普遍存在,广州概莫能外。

据一项不完全调查显示,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流失率超过70%,一般志愿活动的周期为3个月左右。一般情况下,注册志愿者是一个志愿服务组织的骨干力量,会保持一定的稳定性;项目志愿者则是根据每一个项目的开展临时招募的志愿者,需求量大,但不稳定。

广州市文明办认为,没有认真区分项目志愿者与注册志愿者,缺乏相应的志愿者培训和交流活动,使得志愿服务组织本身吸引力不够,这也为将来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编辑:徐建华 审编:沫禹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