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潮仿佛一道电光,给了中国公益界一个激灵。一批青年公益人运用新技术,结合大数据、众包等新理念,开始了用智慧来撬动公益资源的尝试。这些青年公益人大多有着互联网和公益背景,心存这个时代常常被忽视的使命感,努力让国内公益慈善事业与时代接轨。在中国,智慧公益还是初生的理念,它将如何证明自己的聪明,需要人们拭目以待,也需要人们的积极参与。
从表单走出来的智慧
北京朝阳区霞光里66号一座写字楼内,有一处面积不大的办公区,其间20多名90后安静地忙碌着。这里就是灵析团队的根据地,也是目前国内探索智慧公益的前沿阵地。灵析创始人易昕是80后,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法学专业,曾在媒体工作5年多时间,还有3年的志愿者经历。这期间,她发现国内非营利组织管理理念和能力落后,统计志愿者和捐赠人信息都是用Excel表单,缺乏新技术的支撑。她从媒体辞职后,便和校友郭润苗、侯正春创办了佳信德润公司,专门为非营利组织提供信息技术服务。
2012年底,佳信润德给用户定制了一款志愿者管理系统,用户反馈不错,该系统就是灵析系统的雏形。2013年1月,友成基金会开始使用灵析1.0的产品。当年4月发生雅安地震,友成基金会立即使用该系统筹款,处理了大批量邮件、短信等通讯信息,系统在紧急事件批量响应方面效果十分显著。灵析系统在地震中的出色表现,很快吸引了国内多家知名非营利组织的青睐。2014年11月,灵析团体对系统完成了产品化。
灵析系统整合了表单、邮件、短信等多种功能,帮助非营利组织积累合作伙伴、志愿者、粉丝、用户、帮扶对象等联系人资源。易昕认为,非营利组织有了这样大量的数据和分析,可以告别苦情和盲目,更精准专业地筹款和帮扶,让公益变得智慧起来。不过,他们也曾担心公司以非营利组织为核心客户能否盈利的问题。曾有人提醒他们,穷人是吃不起蛋糕的,灵析系统这种专业信息技术服务对于许多非营利组织来说就是蛋糕。但是她认为应当给中国公益通过大数据提升自己的机会,灵析将会是便宜的面包,而不是蛋糕。令他们感到意外的是,公司成立第一年就实现了盈利,尽管利润并不多。目前,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中国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等3200多个机构和组织成为灵析系统的用户,为公司带来了稳定的现金流。灵析已经获得两轮融资,团队也发展到了近30人,为深入探索智慧公益备下了良好的土壤。
在公益领域,除了大数据思维,众包也被引进来。众包是以“蜂群思维”和层级架构为核心的互联网协作模式,如开放式编辑的维基百科就是典型的众包产品。奇点公益联合发起人李昂达受到维基百科这种模式的启发,他目前正在做的就是建设公益领域的“基础设施”——公益行业数据库。他希望未来公益数据库建设不是依靠目前有限的志愿者,而是像滚雪球那样,让公益组织和网友共建共享。
李昂达是一名热衷公益的互联网创业者,有心致力于用信息技术提升公益行业发展水平。发起奇点公益后,他还常用自己公司的资源为公益组织提供网站建设和IT咨询等服务,但是这无法为公益行业创造更多价值。在与公益组织打交道过程中,他发现很多草根公益组织不擅长运用信息技术。这些公益组织常常分散在零星新闻报道中,难以抵达大众的视野,有时候连检索都找不到地方。同时,绝大部分公益组织还在用excel或者word作为报名和管理信息甚至是财务公开的工具,想做到公开透明也有心而无力。
截至2016年第二季度末,中国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达67万个,而未登记的组织更是数不胜数,但是国内缺少公益行业信息的汇总平台,这会带来公益行业的低效和混乱。他意识到数据共享更具有互联网属性,也是当前国内公益界所需要的,于是转向搭建公益行业数据库。公益数据库建设是个浩大的工程,不可能靠固定人马来操劳,奇点公益引入众包思维,以“共建共享,人人参与”为理念,成为公益界“基础设施”的奠基者。
大数据催生公益酷炫玩法
国内对智慧公益的理解,大都停留在运营一个微信公众号或微博、用网络募捐这样的层面。灵析团队早期对智慧公益的理解,也不过是用数据和技术驱动公益机构的发展,让公益机构以几乎零成本的方式管理捐款人、志愿者等信息。但是,他们渐渐发现,智慧公益其实可以做得更炫,更神话。
灵析产品人彭微(人称洋葱)是一位热爱设计、热衷公益、喜欢实践新理念的多媒体设计师。她认为智慧公益与IBM提出的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等大概念是相通的。智慧城市是在高度数据化及物联网、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大量城市信息可以通过传感器去获取,人们通过数据认知城市方方面面,智慧公益在本质上与其非常类似。她告诉记者,智慧公益基于大数据和新技术两大前提。大数据(或者说大量的数据)在公共利益领域被生成,通过数据采集和处理,每个个体的公益轨迹(捐款或志愿服务等)都能被清楚地认知和记录;物联网、O2O、APP等新技术,则能让这些数据进一步发挥力量。因此,智慧公益是更有意识地通过数据或技术驱动,让更多资源进入公共利益的创造环节。智慧公益不是公益和互联网的简单叠加,它不是一种形式,而是触及公益本质的理念变革。比如,告诉你衣服应当往哪里捐还算不上智慧公益,真正的智慧公益应当告诉你这件衣服到底值不值得捐,最好归宿是直接扔掉,还是要花那么多碳足迹把它回收。
目前国外虽然没有专门讲智慧公益的概念,但是很多行动却是智慧公益,比如以数据驱动筹款和传播,即根据过去收集的数据来决定向谁募捐,如何募捐等,这在中国还是非常新奇的公益玩法。大数据用数据可视化的方式帮公益机构看到自己看不见的细节。专门为非营利组织提供信息技术和咨询服务的知名公司Blackbaud,可以根据捐款人填写的个人信息对捐款人进行评估,比如其捐款能力和捐款意愿,捐款人今后可能给机构捐赠的总数额等,然后综合打分筛选出潜在捐赠人,日后重点维护。这套方法帮助公益组织大大提高了效率,让筹款等公益行动更富有成效。
大数据帮助公益机构看到细节,有助于找到问题原因和解决问题的路径。彭微以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老兵回家”项目为例,她介绍,该项目专门做抗战老兵的帮扶,筹款效果一直非常好,但是有一次很多捐款人在捐赠了两三次后突然不捐了。他们分析捐款人的捐款习惯后发现,原来是捐赠渠道发生了变化。这些捐款人主要在淘宝购买虚拟宝贝捐钱,但是淘宝店后来升级成了天猫店,原先网址不能用了。找到问题后,机构给所有捐款人发送了捐款地址搬到天猫的通知,“唤醒”了许多捐款人。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体现的就是智慧公益优势。
用蜂群思维搭建公益数据库
奇点公益联合发起人张博介绍,目前国内公益行业信息非常庞杂,在这个信息过载的社会,信息有效流动就非常困难,这对公益行业和公众都是个不利的因素。以政府公开的信息为例,由于这些信息过于简单和专业,公众难以通过这些信息找到需要的公益机构,因此这些信息意义有限。而且政府公开的只是已经注册的社会组织,仍有大量草根组织隐藏在大量信息中,这也不利于公益组织之间的交流合作,造成整个行业的低效。
奇点公益希望建成的数据库,将包括公益组织数据库、公益项目数据库、公益服务领域区域覆盖数据库等内容,求助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筛选,从而精准地寻求帮助。公益数据库也将有助于促进公益组织之间的合作,比如一家公益机构希望到外地开展项目,往往很难找到当地合适的公益组织。通过数据库,它就可以很容易在当地找到合作对象,让对方协助完成调研走访等工作,很好地匹配公益资源。
李昂达告诉记者,奇点公益坚持彻底共享的理念,所有数据永远免费向所有人开放,甚至提供数据下载功能。他不怕被复制,因为数据库建设并非只是数据的罗列整合,其背后还有完整的协作网络支撑,该协作机制是难以复制的。如今,奇点正建设志愿者体系,打造雪球的内核,为将来滚雪球做好准备。而长远来看,奇点则需要传播“共建共享、人人参与”的理念,吸引更多人和公益组织参与,让“蜂群”协作起来。
不过,实践这一理念要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动整理内容,结合技术手段,志愿者对数据进行搜集,不断整理出有用的主题内容;第二阶段,推动网友和公益组织主动来创建、认领与维护自己的页面,网友可以在页面上留言,与公益组织直接互动,还可以对这个组织或者项目点评,如同公益界的大众点评;第三阶段,通过大数据提升机构效率,帮助公益组织提升管理水平、信息化工具的使用水平,进而整体的提升运营效率,更好实现网络宣传、信息公开透明、筹款、内部数据管理等需求。
李昂达表示,目前奇点公益已经整合分类了一万多个项目和机构,涉及大病、教育、捐衣等领域,数据仍在不增增长,这将是一个百万量级的数据库。未来,他们还将进一步完善数据库内容,建设包括二级专项基金在内更多的数据库,希望可以为公益行业提供一个便捷的数据搜索和查询平台,实现数据信息对称和匹配。奇点公益也会帮助更多公益组织建设自己的数据库系统。
公益行业数据库平台将有助于公益组织让工作更高效透明,让公众、组织机构、政府对行业状况有清楚全面的认知。数据库将不是静态的,而是有智慧能自我生长的有机体。当所有条件成熟,数据库以及背后的协作网络,将会拥有自我生长能力,自动更新公益领域的有用信息,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智慧公益。
智慧公益:一个需要不断生长的理念
什么是智慧公益?目前还没有人能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对于奇点公益,智慧公益首先是一种协作理念和模式,以互联网技术为手段实现数据库产品的自我生长。对于灵析来说,智慧公益则被放置到更大背景中来讨论,智慧公益应当是如何运用大数据达到公益目的问题。
国内关于智慧公益的探讨还处于起步阶段,这个理念是初生的,行动也尚不成熟。这方面,国外已经走得很远。经过30多年的发展,国外已经诞生了一些专门为非营利组织提供服务的优秀公司,如该领域Blackbaud,与灵析在功能上差别不大,都是“管钱管人管项目”。但是,该公司已在纳斯达克上市,2013年年收入达到4亿美金。DonorPerfect、SalsaLabs作为后起之秀,系统也非常棒。这些公司能够为非营利组织提供非常专业可靠的信息技术服务,尽管收费高昂。
彭微介绍,国内公益慈善事业起步较晚,智慧公益面临大环境滞后和信息数据匮乏的现状。即便是国内在智慧公益领域领先的灵析,与国外同行相比也面临数据源缺乏的难题。她介绍,现在还有人通过邮局捐钱,这部分线下信息就无法统计。即便是线上,很多平台没有数据收集,收集了也不共享。封闭数据无法形成规模,无法二次利用,不能横向对比,因此等于浪费了大量资源。而且,国内很多公益机构连收集数据的意识都没有,更无法理解大数据驱动公益的理念。另外,国内数据交易还处于起步的阶段,这些都是智慧公益面临的不利因素。奇点公益张博则表示,国外针对非营利组织有专门的平台,所有非营利组织都要在上面公开透明,而国内却没有,《慈善法》要求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开其募捐情况和慈善项目实施情况,但实际上很多公益组织却做得不太好,这些也不利于公益数据库的搭建。
智慧公益这种初生状态,也决定了其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特点,未来形态有更多可能。彭微认为,灵析这股“聪明的力量”,可以帮助公益机构用更现代的管理办法,驱动筹款和公益传播,但是他们目前所能做的,所知道的还远远不是未来智慧公益的全部内涵。未来智慧公益的形态,仍取决于参与者如何来拓展。她认为,公益并不是也不应该是一个垂直的领域,它需要更多人参与进来,从各自领域对智慧公益提出新的想法,共同定义和丰富智慧公益的内涵,让智慧公益生长成为一种跨界的存在。
编辑:GCH 审编:沫禹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